close
王中軍 王中磊和他們的“兄弟班底”
核心提示:他們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像親兄弟,哥哥外向,弟弟內斂;哥哥激情洋溢,弟弟充滿書卷氣;哥哥身上有藝術傢氣質,而弟弟更顯理性。馮小剛對於王中軍和王中磊來說,是真正的兄弟。
他們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像親兄弟,哥哥外向,弟弟內斂;哥哥激情洋溢,弟弟充滿書卷氣;哥哥身上有藝術傢氣質,而弟弟更顯理性。
然而他們的確是親兄弟,共享彼此的大部分,基因、父母、親情,以及事業。有時候他們也分享誤讀和壓力。
二十多年來,無論哥哥往哪兒走,弟弟總會跟向哪兒;無論弟弟做什麼,哥哥總會全力支持。他們是兄弟。他們分享彼此的幾乎一切。
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、王中磊兄弟的故事,是中國最為典型的成功故事之一。他們偶然間走進瞭一個奇特的產業,因為迷戀這個市場和它帶來的可能性,冀望於成為迪斯尼一樣的公司,一直堅持瞭二十多年。
時間給瞭他們回報,甚至饋贈過分得超出瞭他們的預期。他們生活在影像裡,呼吸在影像裡,最終成為瞭影像中的那些人物。某種意義上,他們創建瞭一個新帝國。
【壹】葉寧
春節前,王中磊帶著傢人去瞭王中軍傢。他們要與老爺子聚一聚,閑話一下傢常。老爺子年紀大瞭,跟著王中軍住。他喜歡兒孫繞膝。
跟老爺子吃瞭一頓團圓飯後,兄弟倆帶著傢人分頭度假去瞭。王中磊去瞭美國,王中軍去瞭歐洲。
以前兄弟倆都是一同出門,現在孩子們大瞭,王中軍都當爺爺瞭,傢族成員越來越多,就隻好分開旅行。
春節後他們各自回到北京,通過電話和微信聯絡,正月都快過去瞭,他們還沒見上面。
讓他們盡快見上面的人叫葉寧。春節前,確切地說是3月1日前,人們對葉寧的認知還是: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分管院線、影視、發行等業務的副總裁。
2月29日晚間,“華誼兄弟”(SZ. 300027)發佈公告稱:“經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決定,任命葉寧先生於2016年3月1日開始擔任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(“華誼兄弟影業”)CEO的職位,全面負責公司電影及電影院相關業務的管理和運營。同時,華誼兄弟決定任命葉寧先生擔任公司副總經理的職位,並提名其為公司董事候選人。經過相關程序審批後正式擔任董事會成員。”
我問王中磊:“聽說很早之前你們就在聯系,交流葉寧加盟的事?”王中磊說,關於葉寧的加盟,幾乎是一個倉促的決定。春節前他們還未聽聞葉寧有離開萬達的意向,春節後他一聽說這個消息,就立馬與葉寧聯系,邀請他加盟瞭“華誼兄弟”。
“由於業務原因,我們比較早就認識,但比較密切的工作交流還是從他開始分管萬達的電影發行工作之後。他原來做萬達院線時,我們隻是一種上下遊關系,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客氣和生意。他開始主管電影內容跟發行後,因為雙方有合作,碰撞就會比較多。但是聊職業的轉變,還是比較短的時間。”
王中軍印證瞭弟弟的說法。他告訴“商業人物”,在萬達的影視體系中,葉寧是個很重要的人物。他的突然加盟,是機緣巧合。
“可能還是時機點,不是你想找個職業經理人,就有個職業經理人,”王中軍說,“正巧他辭職離開萬達。之後在一塊兒溝通一下,基本還是中磊溝通為主,因為他原來兼這塊(華誼兄弟影業)的CEO。”
王氏兄弟與葉寧是老相識,除瞭之前的生意外,華誼兄弟電影公司還與萬達影視一起拍攝瞭《尋龍訣》。《尋龍訣》是2015年最成功的華語電影之一,參與的三方,萬達、華誼和光線,都成瞭贏傢。
王中磊說:“《尋龍訣》的整個產業鏈條,從頭到中間(我們)都比較多在一起,在制作層面溝通更多。畢竟那個戲的整個制作班底跟華誼非常熟悉,所以這方面我跟葉寧和萬達之間的互動比較多。尤其前期組班底,不管是演員、主創、還是劇本打磨,我做得會比較多一點。”
萬達強大的渠道能力給葉寧進行瞭“加持”。那時候葉寧經常跟華誼的王中磊、光線的王長田、保利的於冬一起聚會。那些人都是“老板”,隻有葉寧一個“職業經理人”。
他們聚會的地點經常是昆侖飯店的巖吧。樂視影業CEO張昭也曾告訴我,他在巖吧與賈躍亭見瞭第一面。巖吧肯定與海巖有關系,他擔任過昆侖飯店總經理。除此之外,娛樂圈中一直盛傳,巖吧風水比較好,適合老板們談生意,一談必成。
葉寧在萬達已經幹瞭十三年,從做商業地產業務轉型到做院線、影視和影視發行,成為萬達文化集團不可或缺的角色,被王健林寄予厚望。
然而他突然選擇瞭辭職,加盟瞭“華誼兄弟”。
王中磊告訴“商業人物”,多年來他一直想找一位職業經理人來經營華誼兄弟電影公司,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。張昭、葉寧都不在他的名單上,因為他從來沒想過他們會“挪窩”。
“葉寧可能還稍微特殊一點,一直還是職業經理人,像張昭都已經是合夥人瞭。”王中磊說,“但世界上的事還是會有一些變化的,就像葉寧。”
在春節前後,坊間已經傳出瞭葉寧離開萬達的多種版本,王中磊就半開玩笑地問葉寧:“有這事嗎?”葉寧問:“你有什麼想法嗎?”
王中磊一下子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瞭。他約葉寧在萬達廣場附近吃瞭汽車擴大機電容個飯。在與王中軍見瞭兩面後,葉寧同意與王氏兄弟一起進行一場針對未來的冒險。
他們很清楚這個決定的重要性。王健林與王中軍都是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發起理事。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合作與交集。
“現在突然葉寧來瞭,會不會對華誼兄弟跟萬達的關系有什麼影響?”我問王中磊。
王中磊說:“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高級人才的流動。這是我的理解,因為畢竟葉寧做出瞭選擇。在萬達那邊,他的職位也很高;他願意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去做這個事。其實對我們來說,萬達那邊也有大量工作人員是華誼的前員工。”
我又委婉地問王中磊:“現在正是萬達影視業務擴張最缺人的時候,王健林會不會覺得華誼在他那兒挖人?”
王中磊說:“這個就看王老板作為企業傢是一個什麼樣的方式去看這個事。”
這是典型的“王中磊式”回答,溫和、理性,滴水不漏,照顧到所有人的情緒;“王中軍式”則與他截然相反,他通常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應,譬如“管他呢,人都來瞭,還能怎樣?”之類。他大大咧咧,毫不介意外界的反應,卻又總能在王健林、馬雲、馬化騰這樣的人中間,從容自如,如魚得水。
在王中磊合作過的那些職業經理人當中,他覺得葉寧和夏陳安無論業務能力、敬業精神方面都無可挑剔,且都具備領袖氣質。夏陳安在離開浙江衛視後,曾一度傳出瞭與“華誼兄弟”的緋聞,結果半年後夏陳安出任“北京文化”總裁。
“我記得夏陳安剛辭職的時候,傳的都是來我這兒,結果人傢根本就沒找我聊過,人傢去瞭北京文化。”王中磊說。
這次葉寧辭職後,王中磊沒有讓傳言隻變成傳言,他跟葉寧進行瞭密談。“他想實現的目標跟我想做的事情高度吻合,互相也有一個信任。”王中磊說。
坊間紛紛猜測葉寧辭職的原因,也有傳言稱王健林對此頗為傷感,甚至惱怒。除瞭因為葉寧的突然辭職,將延緩其在整個文化產業的佈局外,還因為葉寧這樣的人才實在難得。
在中國影視產業當中,能夠被冠以為“頂級”的,隻有張昭、葉寧等屈指可數幾位。當張昭從職業經理人成為賈躍亭的合夥人,變成瞭老板之後,葉寧不是這個行業中最傑出的職業經理人,也是其中之一。
王中磊看到瞭葉寧身上的這種巨大變化,如何從默默無聞到名動江湖。他也知道葉寧從萬達最基層的業務開始,熟悉電影的制作、發行和渠道,是難得的全才。當他聽說葉寧要離開萬達後,他追瞭過去。
除瞭華誼兄弟電影公司CEO的職位,並且賦予其人、財、事諸方面極大的權限與空間外,“華誼兄弟”還為葉寧提供瞭集團副總裁、董事的崗位,以“匹配”他在萬達文化集團的職位與影響。
“我們希望在這塊調整角色,未來結果怎麼樣,沒有做,誰也不知道。對葉寧這些年在業內的表現,大傢相對比較熟悉。”王中軍說。
在王中磊看來,這是整個“華誼兄弟”團隊更加職業經理人化的一步。“華誼兄弟”的業務線越來越長,單靠他們兄弟倆,以及創業的“老兄弟”們,已經無法推動“華誼兄弟”快速成長。
他們有優雅的野心,需要更多“兄弟”,需要一個“兄弟連”。
【貳】兄弟
無論哥哥走到哪兒,弟弟就會跟到哪兒。無論弟弟做什麼,哥哥都會在身邊提供支持。他們分享彼此的幾乎一切,基因、記憶、父母、時光、財富和事業。
他們甚至分享瞭同一個星座,白羊座。
哥哥出生於1960年,弟弟出生於1970年。他們的父親是一位軍人,生瞭四個兒子,中軍是老二,中磊是老四。
他們生活在一個“老炮兒”的時代。“老炮兒”已經烙印在瞭他們的記憶當中。
王中軍說:“《老炮兒》為什麼好,我覺得還是六爺寫得好,六爺就成為話題瞭,他講義氣。為什麼年輕人也喜歡《老炮兒》?人都喜歡講江湖義氣的人。比如你同學裡最喜歡誰?大方,這個人愛請人吃飯,不摳索;你有事愛幫你忙,你有難跟你打架去。六爺這個人物表現瞭仗義,說話算數,裡面有美德,雖然嘴裡罵罵咧咧的,臟話連篇,是個北京流氓人。”
王中軍沒趕上“老炮兒”的時代。六爺這樣的“老炮兒”在江湖上茬架的時候,他們還小,跟在屁股後面圍觀、喝彩、激動、仰慕和害怕。
“我上小學很有意思,小學叫青年湖小學,中學叫人定湖中學,軍區大院在中軸路那兒。原來沒有中軸路,中軸路是我們院的果園,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是果園,1990年把大院辟開瞭,中軸路,東院,西院,我傢就住在那個大院。我傢大院西邊是人定湖,左邊是青年湖。”
“老炮兒”基本上是“老三屆”。1966年王中軍才讀小學,“老炮兒”都是初中生、高中生。他們喜歡在遊泳池和冰場開打。
王中軍也有茬架的經歷。他讀中學時的那個班是個愛打架的班,他又是個能打的人。
1976年,初中還沒有畢業,王中軍還未滿16歲時便應征入伍。他想走一條父親的老路,去軍隊中建立自己的功業。那一年弟弟隻有6歲,是一個流鼻涕的小屁孩兒,16歲的哥哥在他心中擁有一個成人的偉岸形象,就像他們生活的城市和大院一樣,空曠、冷漠和野心勃勃。
6年後,哥哥復員回到北京,在父親幫助下謀到一個物資部保衛處的工作。“在保衛處,和看大門的含義是一樣的。”
王中軍後來從保衛處輾轉到文書處,在讀完夜大後又到物資出版社的《物資管理》工作。他幹過美術編輯和攝影記者,有時候也畫插畫。
王中軍當初在物資出版社,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。“華誼兄弟”上市後,他當年的一位同事有一天對我說:“你知道王中軍嗎?娘的。都成大老板瞭!以前不過是復員到我們出版社的一個美編,現在也是億萬富翁瞭……”
能深切感到到他內心的羨慕、嫉妒和不平。當華誼兄弟創業板上市之後,王中軍的財富像個失控的數字,而我的那位熟人卻依舊要在他單位的過道裡一邊抽煙,一邊酸溜溜地對人講王中軍的故事。
在往事當中,那時候王中軍還與幾位朋友辭職合辦瞭一份叫《購物指南》的雜志,剛出瞭一期就因為“非法辦刊”被停刊。但王中軍找到瞭一些“拍明星掛歷”、“拉廣告”的門路,成為當時北京先富起來的人。
1989年,王中軍29歲,王中磊19歲。王中軍要去美國。“自己定瞭兩個目標,一是拿到一個學位,二是要在1993年12月前,攢足10萬美金。”他有一次接受采訪說。
“我平均一天要打工十五六個小時,而且做的都是藍領工作,累得回到傢,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。我很感謝我的太太。她在美國的五年時間,打工支持我上學。”
5年快過去瞭,1993年12月底,王中軍拿到瞭學位、存夠瞭10萬美金。他準備回國。
哥哥出國的時候,弟弟還在讀大學,北京青年政治學院。哥哥回國的時候,弟弟已經大學畢業,在物資部下屬的機電總公司做瞭4年辦公室文員。
在哥哥眼裡,弟弟依舊是個孩子;在弟弟眼裡,哥哥還是一個偉岸的形象。哥哥說:“我們一起去幹個公司吧。”弟弟就跟著去瞭。
弟弟有時候看不懂哥哥。他們的年齡不在同一個維度。“我們兩個之間有10歲的差距,之前沒做生意,或者剛做生意的時候,我們兩個的年齡差距比現在還顯得明顯。你想我們兩個合作的時候我才23歲,他已經33歲瞭,我到33歲時他43歲瞭。在這個區間的時候,其實區別很大。人的熟度是變化的,現在我們熟度可能會越來越相似。”
當熟度不同的時候,王中磊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看不懂王中軍。他覺得哥哥是一個很兇的人,當過偵察兵,身手特別厲害,小時候就喜歡打架,像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裡的那樣,當兵復員後更喜歡武力解決問題。有一次在嶽父傢,遭到瞭鄰居屢屢挑釁後,他上去就把人撂倒在地瞭。
弟弟性格溫和。雖然生於軍人傢庭,卻從未想過要去當兵。“我們那個部隊大院裡的孩子大多數都選擇瞭去參軍,在這種氛圍當中,人很容易有一個當軍人的想法,但我從來沒有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。我沒有想過穿軍裝、當個軍人,在我從小的志向當中都沒有。定性的理想和想做什麼事,還是隨著我成長的時代漂泊不定。我沒有過那種特別穩定地想去做什麼,挺隨性的。原來我覺得,我其實挺不適合做一個企業傢的。”
哥哥拉著弟弟一起成為瞭企業傢。
弟弟喜歡哥哥身上誇張的沖擊力,他追隨哥哥,成為他的臂膀,和他生活的一部分。他仰慕他。
哥哥喜歡弟弟身上的書卷氣。他沒有成為弟弟那樣的人,而是希望與弟弟一起並肩戰鬥。
弟弟說:“我比較熱愛創意這東西,寫東西,去描繪一個東西,可能是我的強項,。之前是畢業瞭需要一份工作,工作之後哥哥說要不要一起做公司,在公司裡上班。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創業的說法,就是一個職業。”
直到有一天,弟弟發現自己可以與自己的人生對話瞭。他們可以去拍電影瞭。 “這也是我在1998年有機會開始做電影的時候,讓我似乎對人生開瞭一扇門,似乎跟我的內心是對接上瞭。”
關於這段往事,我曾在一篇文章,《夢想、野心和王氏兄弟》中描述說:
1923年4月,華納傢的四兄弟,哈裡、阿爾伯特、山姆和傑克,成立瞭一傢電影公司,他們把公司總部設在紐約,制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。這傢公司的名字叫華納兄弟。它從派拉蒙和米高梅的困堵中突出重圍,成為一個大時代的商業奇跡、視聽神話。
1994年,王傢的兩兄弟,王中軍和王中磊,成立瞭一傢小公司。他們把公司名字叫做“華誼兄弟”,似乎為瞭復制華納四兄弟的野心和夢想,也為瞭復制他們的友愛與親情。董事長自然由王中軍來幹,他除瞭是哥哥外,還去美國讀過書、洗過盤子,如今口袋裡揣著10萬美金和密歇根大學傳媒學碩士證書。汽車音響後級系統規劃
華誼兄弟起初隻是一傢廣告公司,雖然王氏兄弟的野心不止於此,但他們的夢想卻隻能從廣告起步。他們運氣不賴,從中國銀行拿到一個設計VI和LOGO大單。銀行有錢。華誼兄弟從此完成瞭從草雞到鳳凰的轉變。王中軍和王中磊變成瞭有錢人。他們有本錢拍電視劇賣瞭,也有本錢與馮小剛、薑文合作拍電影瞭。他們幹得不賴。於是他們然後還起瞭別的。
【叁】馮小剛
在建國門外大街永安裡附近的一棟寫字樓上,王中軍與馮小剛有個共用的畫室,裡面擺滿瞭畫作、書,以及紅酒瓶子。
所有的畫都署著“中軍”,我沒見到馮小剛的畫。據王中軍的助理描述,馮小剛畫得少,畫室大部分時間被王中軍獨享。
單就繪畫來說,王中軍有基礎,也有藝術傢氣質。與他性格截然相反的是,他的畫大都寫實、內斂,而不是飛揚跋扈、恣意縱橫。馮小剛繪畫基礎一般,畫得比較抽象。他在繪畫界的影響力,與他在電影界相比,太微不足道瞭。
馮小剛是華誼的“兄弟”。有一次喝酒,他喝高興瞭,就呲著他標志性的大牙對王中軍嚷嚷:“華誼兄弟也有我,我也是華誼兄弟之一啊。”王中軍說:“這個是他發自內心的,不是編造的。”
馮小剛的確是華誼的兄弟,也是王中軍和王中磊的兄弟。盡管王中軍和王中磊的行為模式與審美偏好各異,但他們都對馮小剛充滿瞭偏愛。
我問過兄弟倆,“華誼兄弟”出品的電影中最喜歡哪一部,兄弟倆的答案都是《集結號》。
弟弟說:“華誼自己出的電影還沒有超越《集結號》的喜愛程度,首先因為我是部隊大院的小孩,對戰爭跟軍人題材情有獨鐘,小時候看的基本都是戰爭電影,日本的、中國的、美國的、蘇聯的、南斯拉夫這種戰爭片非常多。《集結號》是一個屬於中國的,非常獨特的一種電影類型代表,又產自我手,所以情感特別深。”
王中軍也喜歡《集結號》,“這個百看不厭”。“這和軍人傢庭有關系,畢竟我是當兵的,這個電影拍得也比較曲折,”他說,“拍這個電影是比較猶豫的,因為沒有人拍過,沒有人拍一部電影是用這麼多錢的。馮小剛原來的電影不怎麼花錢,就是葛優從這屋走到那屋,沒有成本啊。《集結號》是馮小剛沒有駕馭過的,要有一個大戰場,有很多特技。拍這樣的電影我們比較猶豫,但是它成功瞭,在我心裡烙下非常深的烙印;但是別人不一定特別喜歡《集結號》,每個人烙印不一樣。”
《集結號》呈現出瞭中國內戰中殘酷的場面,也將一個群體復雜、偶然和戲劇的命運展示瞭出來。這是“華誼兄弟”的得意之作。王中軍認為,主要是“谷子地”這個人物寫得好,就像馮小剛在《老炮兒》中塑造的“六爺”一樣,完整而動人。
1994年,“華誼兄弟”開始創業的時候,隻是一傢廣告公司。做廣告是王中軍的強項。王中磊跟在哥哥身後,慢慢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廣告業創業者。“1994年的時候,我都還不知道我會選擇這個行業,1998年才開始從一個廣告公司去做影視這個行業。”他說。
“華誼兄弟”在影視業的“從0到1”是投拍英達的電視劇《心理診所》。據《人物》雜志描述:“那時華誼廣告公司的生意如日中天,像所有富裕起來的人一樣,他們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方向。直到1998年的一天,王中軍在街上碰到瞭出國前的一位同事,此人一直在影視圈做事,他說,投資電視劇很賺錢。”
“在那個隻談藝術不談商業、數百字一篇紙就能決定幾百萬元的年代和行業,英達公司提供的預算清單以及合同非常正規。那也是一個電視劇供小於求的年代,電視臺付給華誼的不是錢,而是廣告時間,而這正是華誼的長項,從一開始他們就把這個電視劇當作廣告媒體來經營,《心理診所》讓他們輕輕松松賺到瞭錢,進而把目光從電視劇轉到瞭電影上。”
“華誼兄弟”拍的第一部電影是薑文的《鬼子來瞭》,它將人的愚昧與戰爭的荒誕交織於一個叫掛甲臺的小村落。法國《新觀察傢》周刊評價說:“沒有一絲一毫相似於迄今為止來自於中國的任何一種創作特點,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電影。”
薑文後來自己說:“《鬼子來瞭》裡的這些人,翻譯官、鬼子兵、小隊長、馬大三、村長,他們都不是在他們原有的位置上,都在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位置,又必須對自己的命運做出決定。”
當薑文違規將《鬼子來瞭》送去國外電影節參賽時,他對自己和《鬼子來瞭》的命運做出瞭決定。盡管這部中國電影史上的傑作獲得瞭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、夏威夷電影節Netpac獎、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國際榮譽,《鬼子來瞭》在中國大陸卻被禁止公映。
公開的報道中描述,當薑文決定去戛納參賽的時候,王中軍甚至不知道怎麼勸他:“這事到底誰說瞭算,這裡頭我搞不清楚。”弟弟王中磊甚至覺得“當時薑文都不知道我們有投資在裡邊”。
《鬼子來瞭》因此未能在國內公映。但王中軍也並沒有損失,因為他開始簽的就是保本合同。《鬼子來瞭》的價值正如王中磊所寫:“我們觀察到這個行業存在著許多違背商業原則的現象,我們斷定這就是阻礙這個行業商業化進程的最大障礙。”
與《鬼子來瞭》同步,“華誼兄弟”還參與投拍瞭陳凱歌的《荊軻刺秦王》、馮小剛的《沒完沒瞭》。“全是大導演啊,在我們這些圈外人看起來那都是個個頭上頂著光環的啊!”王中軍後來說。
《人物》雜志說,當王中軍將1100萬元投入馮小剛的《沒完沒瞭》時,他從“參股”變為“大股東”,從創意到發行,將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。在外界看來,這似乎又是王中軍的一場豪賭,或者說,是王中軍幸運地得到瞭馮小剛。這一次他們不是收獲瞭一個合作的年輕導演,而是收獲瞭一個兄弟。
據《中國企業傢》雜志描述,王中軍和馮小剛第一次見面是在馮小剛的工作室裡。當時馮小剛找瞭幾個朋友來開會,商量到底拍哪部電影,幾個人圍著桌子開始翻撲克牌算命。這時候董平和王中軍進來瞭。董平穿著寬大的運動服,風風火火,開口就說,不管你馮小剛上哪一個我都投,我就認準你瞭。王中軍是董平介紹來的,瘦瘦小小,禮貌周到,說,還是要看瞭劇本再決定投不投,另外,預算也要重新做。
在另外的軼文中,馮小剛已經記不清和王中軍、王中磊第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瞭。“和中軍、中磊第一次見面是在《不見不散》的首映儀式上。”那是1998年冬。“我還記得他們給我最初的印象就是熱情,但對電影比較陌生,也沒有電影圈裡的那股江湖氣。”王中磊卻記憶猶新,“我們拍攝的第一部電視劇是英達的《心理診所》。吃開機飯,英達帶瞭他的好朋友,馮小剛和徐帆就來瞭,那是第一次見面。”
無論他們怎麼進行瞭初次見面,他們都找到瞭彼此。2014年6月,在華誼兄弟20周年的慶典現場,在一張著名的照片中,王中軍坐在舞臺下方第一排的正中央,左右兩邊分別是王中磊和馮小剛。
馮小剛對於王中軍和王中磊來說,是真正的兄弟。
從1998年開始,馮小剛執導的所有影片都出自華誼兄弟,其中包括:《沒完沒瞭》、《一聲嘆息》、《大腕》、《手機》、《天下無賊》、《夜宴》、《集結號》、《非誠勿擾》系列、《唐山大地震》、《一九四二》、《私人訂制》,以及他主演的《老炮兒》。
《老炮兒》是管虎導演的作品。《一九四二》上映後,與稍後的《泰囧》相比,口碑雖好,但因題材沉重,票房可謂慘淡。再加上執導瞭春晚,馮小剛覺得累瞭。王中軍音響改電容心疼他,就讓他歇一歇。管虎那時正籌備《老炮兒》,想邀請馮小剛出演。“有一次喝多瞭,小剛就把這事應下來瞭。”
馮小剛就這麼成瞭“六爺”,成瞭金馬影帝。
在華誼兄弟電影公司,馮小剛和管虎擁有一條“綠色通道”,他們的所有計劃可以不經程序,直通到王中磊手中。王中軍和王中磊都知道,馮小剛是“華誼兄弟”的鎮山之寶。
王中磊說:“小剛嚴格說,是華誼電影版塊創始人之一,我們成就瞭小剛,小剛也成就瞭華誼的電影。”
2014年6月,在“華誼兄弟”20周年慶典現場,馮小剛說:“我很慶幸一直在華誼。我曾經離開一年,當時要和張國立合夥開公司,事實證明,我還是拍電影搞藝術吧。”
王中軍說:“說到挫折,就是馮小剛第一個合約到期,離開華誼兄弟一年。因為我是依賴馮小剛的。”
馮小剛第一個合約期滿後想創業當老板。他離開“華誼兄弟”後與張國立、劉震雲一起開瞭傢公司,和張國立互稱“執董”。當瞭一年老板後,他發現自己“適合做創作,不適合做經營”,當老板不如當藝術傢自在。
於是王中軍、王中磊和馮小剛又一起喝酒,並且簽署瞭馮小剛的第二份合同,400萬元現金和3%的華誼兄弟股權。2009年10月,“華誼兄弟”創業板上市,作為“小非”的馮小剛成瞭億萬富豪。他後來股票套現瞭兩億多,成為中國導演第一個賺到2億元的人。
王中軍和王中磊對馮小剛太偏愛瞭。馮小剛曾回憶說,當年大投資而題材又不討好的《集結號》曾被預言“會死得很慘,因為觀眾要看明星,這片沒有,戰爭片女性又不愛看”。王中軍最後就說賠錢也要幹,最後《集結號》沒有賠錢反而賺瞭大錢。拍《1942》的時候,王中磊則在酒桌上說“拍《1942》上不封頂”。
我委婉暗示兄弟倆,馮小剛已經“老瞭”,他的作品不適合“互聯網原住民”一代。王中磊為馮小剛辯解說:“我跟他們合作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年輕導演,他們代表最先進的一些導演的理念。”
典型的“弟弟風格”,溫婉地解釋。
王中軍則直截瞭當地反駁:“這都是假設,不是年齡大的人就拍不瞭互聯網,不是年輕的小孩兒就非得拍互聯網,這都是假設。剛出來的學生二十多歲拍得過馮小剛嗎?90後多麼現代,你讓他拍一個現代的看一看,我覺得未必。這個東西都是假設,導演80歲瞭隻要身體好就能拍,你看斯皮爾伯格多大瞭,《間諜之橋》多牛啊。總會有一代代的人出來,但不是這代人必須把上一代否掉瞭,到今天我還認為張藝謀是很好的導演。小剛導演到華誼也拍瞭十三四部電影,我們沒有敗過,隻有一部不賺錢,《一九四二》,剩下的電影全都賺錢。到今天為止馮小剛照樣是華誼最賺錢的導演之一。”
“管虎導演剛在華誼拍一部戲,《老炮兒》,幾千萬拍攝,九個多億票房,這麼有影響力,這麼轟動,我覺得這是運氣。管虎到華誼第一炮就這麼響亮,為華誼又建立起瞭一條產品線,這個很好。徐克比馮小剛年齡還大,徐克拍的戲過時嗎?讓年輕的30歲導演、90後概念的來拍一部《狄仁傑》,技術上都做不到,別說想法瞭。像徐克導演那種想象力是上帝給的,不是誰都能學到的,藝術傢有天分的問題。我們也有很年輕的導演,但是我覺得跟馮小剛、徐克還是有很大的距離。今年我們公司不管是田雨生導演、管虎導演,我覺得他們和馮小剛之間還有距離,還有一個成熟的過程。馮小剛成功瞭十幾部電影,管虎嚴格來說商業成功隻有兩部,再拍三部牛的電影,我才覺得他是能立住的,他有駕馭的能力。你要給他時間。能不能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導演,要靠作品說話的。”
馮小剛給“華誼兄弟”帶來瞭新的可能性,也為“華誼兄弟”贏得瞭在影視產業的尊重。
王中軍說:“華誼做電影也是順其自然,賺到錢瞭遇到電影圈的人拍瞭電影,之後學瞭怎麼樣拍電影。電影圈當時非常不職業化,在華誼進入電影圈之前中國沒有標準化的電影公司。華誼是民營公司在做電影,非常有符號意義——有瞭標準化的方式,有瞭非常職業的制片人去運營一個產品,有瞭與導演之間的合約關系等等。這些東西現在叫創新,我們就是模式。”
在“華誼兄弟”之前,民間資本進入電影,都是“作坊式”的,幾個人搭個草臺班子,四面八方籌來一筆資金,產權不清晰,責任不清晰,利益同樣也不清晰。
“華誼兄弟”改變瞭中國電影產業。兄弟倆開始建立起瞭每年都拍電影的模式,建立瞭最早的電影導演工作室,最早開始做經紀業務、簽藝人,最早開始完善資本結構,開始引進外面的投資人。
核心提示:他們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像親兄弟,哥哥外向,弟弟內斂;哥哥激情洋溢,弟弟充滿書卷氣;哥哥身上有藝術傢氣質,而弟弟更顯理性。馮小剛對於王中軍和王中磊來說,是真正的兄弟。
他們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像親兄弟,哥哥外向,弟弟內斂;哥哥激情洋溢,弟弟充滿書卷氣;哥哥身上有藝術傢氣質,而弟弟更顯理性。
然而他們的確是親兄弟,共享彼此的大部分,基因、父母、親情,以及事業。有時候他們也分享誤讀和壓力。
二十多年來,無論哥哥往哪兒走,弟弟總會跟向哪兒;無論弟弟做什麼,哥哥總會全力支持。他們是兄弟。他們分享彼此的幾乎一切。
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、王中磊兄弟的故事,是中國最為典型的成功故事之一。他們偶然間走進瞭一個奇特的產業,因為迷戀這個市場和它帶來的可能性,冀望於成為迪斯尼一樣的公司,一直堅持瞭二十多年。
時間給瞭他們回報,甚至饋贈過分得超出瞭他們的預期。他們生活在影像裡,呼吸在影像裡,最終成為瞭影像中的那些人物。某種意義上,他們創建瞭一個新帝國。
【壹】葉寧
春節前,王中磊帶著傢人去瞭王中軍傢。他們要與老爺子聚一聚,閑話一下傢常。老爺子年紀大瞭,跟著王中軍住。他喜歡兒孫繞膝。
跟老爺子吃瞭一頓團圓飯後,兄弟倆帶著傢人分頭度假去瞭。王中磊去瞭美國,王中軍去瞭歐洲。
以前兄弟倆都是一同出門,現在孩子們大瞭,王中軍都當爺爺瞭,傢族成員越來越多,就隻好分開旅行。
春節後他們各自回到北京,通過電話和微信聯絡,正月都快過去瞭,他們還沒見上面。
讓他們盡快見上面的人叫葉寧。春節前,確切地說是3月1日前,人們對葉寧的認知還是: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分管院線、影視、發行等業務的副總裁。
2月29日晚間,“華誼兄弟”(SZ. 300027)發佈公告稱:“經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決定,任命葉寧先生於2016年3月1日開始擔任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(“華誼兄弟影業”)CEO的職位,全面負責公司電影及電影院相關業務的管理和運營。同時,華誼兄弟決定任命葉寧先生擔任公司副總經理的職位,並提名其為公司董事候選人。經過相關程序審批後正式擔任董事會成員。”
我問王中磊:“聽說很早之前你們就在聯系,交流葉寧加盟的事?”王中磊說,關於葉寧的加盟,幾乎是一個倉促的決定。春節前他們還未聽聞葉寧有離開萬達的意向,春節後他一聽說這個消息,就立馬與葉寧聯系,邀請他加盟瞭“華誼兄弟”。
“由於業務原因,我們比較早就認識,但比較密切的工作交流還是從他開始分管萬達的電影發行工作之後。他原來做萬達院線時,我們隻是一種上下遊關系,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客氣和生意。他開始主管電影內容跟發行後,因為雙方有合作,碰撞就會比較多。但是聊職業的轉變,還是比較短的時間。”
王中軍印證瞭弟弟的說法。他告訴“商業人物”,在萬達的影視體系中,葉寧是個很重要的人物。他的突然加盟,是機緣巧合。
“可能還是時機點,不是你想找個職業經理人,就有個職業經理人,”王中軍說,“正巧他辭職離開萬達。之後在一塊兒溝通一下,基本還是中磊溝通為主,因為他原來兼這塊(華誼兄弟影業)的CEO。”
王氏兄弟與葉寧是老相識,除瞭之前的生意外,華誼兄弟電影公司還與萬達影視一起拍攝瞭《尋龍訣》。《尋龍訣》是2015年最成功的華語電影之一,參與的三方,萬達、華誼和光線,都成瞭贏傢。
王中磊說:“《尋龍訣》的整個產業鏈條,從頭到中間(我們)都比較多在一起,在制作層面溝通更多。畢竟那個戲的整個制作班底跟華誼非常熟悉,所以這方面我跟葉寧和萬達之間的互動比較多。尤其前期組班底,不管是演員、主創、還是劇本打磨,我做得會比較多一點。”
萬達強大的渠道能力給葉寧進行瞭“加持”。那時候葉寧經常跟華誼的王中磊、光線的王長田、保利的於冬一起聚會。那些人都是“老板”,隻有葉寧一個“職業經理人”。
他們聚會的地點經常是昆侖飯店的巖吧。樂視影業CEO張昭也曾告訴我,他在巖吧與賈躍亭見瞭第一面。巖吧肯定與海巖有關系,他擔任過昆侖飯店總經理。除此之外,娛樂圈中一直盛傳,巖吧風水比較好,適合老板們談生意,一談必成。
葉寧在萬達已經幹瞭十三年,從做商業地產業務轉型到做院線、影視和影視發行,成為萬達文化集團不可或缺的角色,被王健林寄予厚望。
然而他突然選擇瞭辭職,加盟瞭“華誼兄弟”。
王中磊告訴“商業人物”,多年來他一直想找一位職業經理人來經營華誼兄弟電影公司,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。張昭、葉寧都不在他的名單上,因為他從來沒想過他們會“挪窩”。
“葉寧可能還稍微特殊一點,一直還是職業經理人,像張昭都已經是合夥人瞭。”王中磊說,“但世界上的事還是會有一些變化的,就像葉寧。”
在春節前後,坊間已經傳出瞭葉寧離開萬達的多種版本,王中磊就半開玩笑地問葉寧:“有這事嗎?”葉寧問:“你有什麼想法嗎?”
王中磊一下子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瞭。他約葉寧在萬達廣場附近吃瞭汽車擴大機電容個飯。在與王中軍見瞭兩面後,葉寧同意與王氏兄弟一起進行一場針對未來的冒險。
他們很清楚這個決定的重要性。王健林與王中軍都是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發起理事。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合作與交集。
“現在突然葉寧來瞭,會不會對華誼兄弟跟萬達的關系有什麼影響?”我問王中磊。
王中磊說:“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高級人才的流動。這是我的理解,因為畢竟葉寧做出瞭選擇。在萬達那邊,他的職位也很高;他願意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去做這個事。其實對我們來說,萬達那邊也有大量工作人員是華誼的前員工。”
我又委婉地問王中磊:“現在正是萬達影視業務擴張最缺人的時候,王健林會不會覺得華誼在他那兒挖人?”
王中磊說:“這個就看王老板作為企業傢是一個什麼樣的方式去看這個事。”
這是典型的“王中磊式”回答,溫和、理性,滴水不漏,照顧到所有人的情緒;“王中軍式”則與他截然相反,他通常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應,譬如“管他呢,人都來瞭,還能怎樣?”之類。他大大咧咧,毫不介意外界的反應,卻又總能在王健林、馬雲、馬化騰這樣的人中間,從容自如,如魚得水。
在王中磊合作過的那些職業經理人當中,他覺得葉寧和夏陳安無論業務能力、敬業精神方面都無可挑剔,且都具備領袖氣質。夏陳安在離開浙江衛視後,曾一度傳出瞭與“華誼兄弟”的緋聞,結果半年後夏陳安出任“北京文化”總裁。
“我記得夏陳安剛辭職的時候,傳的都是來我這兒,結果人傢根本就沒找我聊過,人傢去瞭北京文化。”王中磊說。
這次葉寧辭職後,王中磊沒有讓傳言隻變成傳言,他跟葉寧進行瞭密談。“他想實現的目標跟我想做的事情高度吻合,互相也有一個信任。”王中磊說。
坊間紛紛猜測葉寧辭職的原因,也有傳言稱王健林對此頗為傷感,甚至惱怒。除瞭因為葉寧的突然辭職,將延緩其在整個文化產業的佈局外,還因為葉寧這樣的人才實在難得。
在中國影視產業當中,能夠被冠以為“頂級”的,隻有張昭、葉寧等屈指可數幾位。當張昭從職業經理人成為賈躍亭的合夥人,變成瞭老板之後,葉寧不是這個行業中最傑出的職業經理人,也是其中之一。
王中磊看到瞭葉寧身上的這種巨大變化,如何從默默無聞到名動江湖。他也知道葉寧從萬達最基層的業務開始,熟悉電影的制作、發行和渠道,是難得的全才。當他聽說葉寧要離開萬達後,他追瞭過去。
除瞭華誼兄弟電影公司CEO的職位,並且賦予其人、財、事諸方面極大的權限與空間外,“華誼兄弟”還為葉寧提供瞭集團副總裁、董事的崗位,以“匹配”他在萬達文化集團的職位與影響。
“我們希望在這塊調整角色,未來結果怎麼樣,沒有做,誰也不知道。對葉寧這些年在業內的表現,大傢相對比較熟悉。”王中軍說。
在王中磊看來,這是整個“華誼兄弟”團隊更加職業經理人化的一步。“華誼兄弟”的業務線越來越長,單靠他們兄弟倆,以及創業的“老兄弟”們,已經無法推動“華誼兄弟”快速成長。
他們有優雅的野心,需要更多“兄弟”,需要一個“兄弟連”。
【貳】兄弟
無論哥哥走到哪兒,弟弟就會跟到哪兒。無論弟弟做什麼,哥哥都會在身邊提供支持。他們分享彼此的幾乎一切,基因、記憶、父母、時光、財富和事業。
他們甚至分享瞭同一個星座,白羊座。
哥哥出生於1960年,弟弟出生於1970年。他們的父親是一位軍人,生瞭四個兒子,中軍是老二,中磊是老四。
他們生活在一個“老炮兒”的時代。“老炮兒”已經烙印在瞭他們的記憶當中。
王中軍說:“《老炮兒》為什麼好,我覺得還是六爺寫得好,六爺就成為話題瞭,他講義氣。為什麼年輕人也喜歡《老炮兒》?人都喜歡講江湖義氣的人。比如你同學裡最喜歡誰?大方,這個人愛請人吃飯,不摳索;你有事愛幫你忙,你有難跟你打架去。六爺這個人物表現瞭仗義,說話算數,裡面有美德,雖然嘴裡罵罵咧咧的,臟話連篇,是個北京流氓人。”
王中軍沒趕上“老炮兒”的時代。六爺這樣的“老炮兒”在江湖上茬架的時候,他們還小,跟在屁股後面圍觀、喝彩、激動、仰慕和害怕。
“我上小學很有意思,小學叫青年湖小學,中學叫人定湖中學,軍區大院在中軸路那兒。原來沒有中軸路,中軸路是我們院的果園,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是果園,1990年把大院辟開瞭,中軸路,東院,西院,我傢就住在那個大院。我傢大院西邊是人定湖,左邊是青年湖。”
“老炮兒”基本上是“老三屆”。1966年王中軍才讀小學,“老炮兒”都是初中生、高中生。他們喜歡在遊泳池和冰場開打。
王中軍也有茬架的經歷。他讀中學時的那個班是個愛打架的班,他又是個能打的人。
1976年,初中還沒有畢業,王中軍還未滿16歲時便應征入伍。他想走一條父親的老路,去軍隊中建立自己的功業。那一年弟弟隻有6歲,是一個流鼻涕的小屁孩兒,16歲的哥哥在他心中擁有一個成人的偉岸形象,就像他們生活的城市和大院一樣,空曠、冷漠和野心勃勃。
6年後,哥哥復員回到北京,在父親幫助下謀到一個物資部保衛處的工作。“在保衛處,和看大門的含義是一樣的。”
王中軍後來從保衛處輾轉到文書處,在讀完夜大後又到物資出版社的《物資管理》工作。他幹過美術編輯和攝影記者,有時候也畫插畫。
王中軍當初在物資出版社,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。“華誼兄弟”上市後,他當年的一位同事有一天對我說:“你知道王中軍嗎?娘的。都成大老板瞭!以前不過是復員到我們出版社的一個美編,現在也是億萬富翁瞭……”
能深切感到到他內心的羨慕、嫉妒和不平。當華誼兄弟創業板上市之後,王中軍的財富像個失控的數字,而我的那位熟人卻依舊要在他單位的過道裡一邊抽煙,一邊酸溜溜地對人講王中軍的故事。
在往事當中,那時候王中軍還與幾位朋友辭職合辦瞭一份叫《購物指南》的雜志,剛出瞭一期就因為“非法辦刊”被停刊。但王中軍找到瞭一些“拍明星掛歷”、“拉廣告”的門路,成為當時北京先富起來的人。
1989年,王中軍29歲,王中磊19歲。王中軍要去美國。“自己定瞭兩個目標,一是拿到一個學位,二是要在1993年12月前,攢足10萬美金。”他有一次接受采訪說。
“我平均一天要打工十五六個小時,而且做的都是藍領工作,累得回到傢,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。我很感謝我的太太。她在美國的五年時間,打工支持我上學。”
5年快過去瞭,1993年12月底,王中軍拿到瞭學位、存夠瞭10萬美金。他準備回國。
哥哥出國的時候,弟弟還在讀大學,北京青年政治學院。哥哥回國的時候,弟弟已經大學畢業,在物資部下屬的機電總公司做瞭4年辦公室文員。
在哥哥眼裡,弟弟依舊是個孩子;在弟弟眼裡,哥哥還是一個偉岸的形象。哥哥說:“我們一起去幹個公司吧。”弟弟就跟著去瞭。
弟弟有時候看不懂哥哥。他們的年齡不在同一個維度。“我們兩個之間有10歲的差距,之前沒做生意,或者剛做生意的時候,我們兩個的年齡差距比現在還顯得明顯。你想我們兩個合作的時候我才23歲,他已經33歲瞭,我到33歲時他43歲瞭。在這個區間的時候,其實區別很大。人的熟度是變化的,現在我們熟度可能會越來越相似。”
當熟度不同的時候,王中磊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看不懂王中軍。他覺得哥哥是一個很兇的人,當過偵察兵,身手特別厲害,小時候就喜歡打架,像《陽光燦爛的日子》裡的那樣,當兵復員後更喜歡武力解決問題。有一次在嶽父傢,遭到瞭鄰居屢屢挑釁後,他上去就把人撂倒在地瞭。
弟弟性格溫和。雖然生於軍人傢庭,卻從未想過要去當兵。“我們那個部隊大院裡的孩子大多數都選擇瞭去參軍,在這種氛圍當中,人很容易有一個當軍人的想法,但我從來沒有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。我沒有想過穿軍裝、當個軍人,在我從小的志向當中都沒有。定性的理想和想做什麼事,還是隨著我成長的時代漂泊不定。我沒有過那種特別穩定地想去做什麼,挺隨性的。原來我覺得,我其實挺不適合做一個企業傢的。”
哥哥拉著弟弟一起成為瞭企業傢。
弟弟喜歡哥哥身上誇張的沖擊力,他追隨哥哥,成為他的臂膀,和他生活的一部分。他仰慕他。
哥哥喜歡弟弟身上的書卷氣。他沒有成為弟弟那樣的人,而是希望與弟弟一起並肩戰鬥。
弟弟說:“我比較熱愛創意這東西,寫東西,去描繪一個東西,可能是我的強項,。之前是畢業瞭需要一份工作,工作之後哥哥說要不要一起做公司,在公司裡上班。那個年代沒有那麼多創業的說法,就是一個職業。”
直到有一天,弟弟發現自己可以與自己的人生對話瞭。他們可以去拍電影瞭。 “這也是我在1998年有機會開始做電影的時候,讓我似乎對人生開瞭一扇門,似乎跟我的內心是對接上瞭。”
關於這段往事,我曾在一篇文章,《夢想、野心和王氏兄弟》中描述說:
1923年4月,華納傢的四兄弟,哈裡、阿爾伯特、山姆和傑克,成立瞭一傢電影公司,他們把公司總部設在紐約,制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。這傢公司的名字叫華納兄弟。它從派拉蒙和米高梅的困堵中突出重圍,成為一個大時代的商業奇跡、視聽神話。
1994年,王傢的兩兄弟,王中軍和王中磊,成立瞭一傢小公司。他們把公司名字叫做“華誼兄弟”,似乎為瞭復制華納四兄弟的野心和夢想,也為瞭復制他們的友愛與親情。董事長自然由王中軍來幹,他除瞭是哥哥外,還去美國讀過書、洗過盤子,如今口袋裡揣著10萬美金和密歇根大學傳媒學碩士證書。汽車音響後級系統規劃
華誼兄弟起初隻是一傢廣告公司,雖然王氏兄弟的野心不止於此,但他們的夢想卻隻能從廣告起步。他們運氣不賴,從中國銀行拿到一個設計VI和LOGO大單。銀行有錢。華誼兄弟從此完成瞭從草雞到鳳凰的轉變。王中軍和王中磊變成瞭有錢人。他們有本錢拍電視劇賣瞭,也有本錢與馮小剛、薑文合作拍電影瞭。他們幹得不賴。於是他們然後還起瞭別的。
【叁】馮小剛
在建國門外大街永安裡附近的一棟寫字樓上,王中軍與馮小剛有個共用的畫室,裡面擺滿瞭畫作、書,以及紅酒瓶子。
所有的畫都署著“中軍”,我沒見到馮小剛的畫。據王中軍的助理描述,馮小剛畫得少,畫室大部分時間被王中軍獨享。
單就繪畫來說,王中軍有基礎,也有藝術傢氣質。與他性格截然相反的是,他的畫大都寫實、內斂,而不是飛揚跋扈、恣意縱橫。馮小剛繪畫基礎一般,畫得比較抽象。他在繪畫界的影響力,與他在電影界相比,太微不足道瞭。
馮小剛是華誼的“兄弟”。有一次喝酒,他喝高興瞭,就呲著他標志性的大牙對王中軍嚷嚷:“華誼兄弟也有我,我也是華誼兄弟之一啊。”王中軍說:“這個是他發自內心的,不是編造的。”
馮小剛的確是華誼的兄弟,也是王中軍和王中磊的兄弟。盡管王中軍和王中磊的行為模式與審美偏好各異,但他們都對馮小剛充滿瞭偏愛。
我問過兄弟倆,“華誼兄弟”出品的電影中最喜歡哪一部,兄弟倆的答案都是《集結號》。
弟弟說:“華誼自己出的電影還沒有超越《集結號》的喜愛程度,首先因為我是部隊大院的小孩,對戰爭跟軍人題材情有獨鐘,小時候看的基本都是戰爭電影,日本的、中國的、美國的、蘇聯的、南斯拉夫這種戰爭片非常多。《集結號》是一個屬於中國的,非常獨特的一種電影類型代表,又產自我手,所以情感特別深。”
王中軍也喜歡《集結號》,“這個百看不厭”。“這和軍人傢庭有關系,畢竟我是當兵的,這個電影拍得也比較曲折,”他說,“拍這個電影是比較猶豫的,因為沒有人拍過,沒有人拍一部電影是用這麼多錢的。馮小剛原來的電影不怎麼花錢,就是葛優從這屋走到那屋,沒有成本啊。《集結號》是馮小剛沒有駕馭過的,要有一個大戰場,有很多特技。拍這樣的電影我們比較猶豫,但是它成功瞭,在我心裡烙下非常深的烙印;但是別人不一定特別喜歡《集結號》,每個人烙印不一樣。”
《集結號》呈現出瞭中國內戰中殘酷的場面,也將一個群體復雜、偶然和戲劇的命運展示瞭出來。這是“華誼兄弟”的得意之作。王中軍認為,主要是“谷子地”這個人物寫得好,就像馮小剛在《老炮兒》中塑造的“六爺”一樣,完整而動人。
1994年,“華誼兄弟”開始創業的時候,隻是一傢廣告公司。做廣告是王中軍的強項。王中磊跟在哥哥身後,慢慢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廣告業創業者。“1994年的時候,我都還不知道我會選擇這個行業,1998年才開始從一個廣告公司去做影視這個行業。”他說。
“華誼兄弟”在影視業的“從0到1”是投拍英達的電視劇《心理診所》。據《人物》雜志描述:“那時華誼廣告公司的生意如日中天,像所有富裕起來的人一樣,他們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方向。直到1998年的一天,王中軍在街上碰到瞭出國前的一位同事,此人一直在影視圈做事,他說,投資電視劇很賺錢。”
“在那個隻談藝術不談商業、數百字一篇紙就能決定幾百萬元的年代和行業,英達公司提供的預算清單以及合同非常正規。那也是一個電視劇供小於求的年代,電視臺付給華誼的不是錢,而是廣告時間,而這正是華誼的長項,從一開始他們就把這個電視劇當作廣告媒體來經營,《心理診所》讓他們輕輕松松賺到瞭錢,進而把目光從電視劇轉到瞭電影上。”
“華誼兄弟”拍的第一部電影是薑文的《鬼子來瞭》,它將人的愚昧與戰爭的荒誕交織於一個叫掛甲臺的小村落。法國《新觀察傢》周刊評價說:“沒有一絲一毫相似於迄今為止來自於中國的任何一種創作特點,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電影。”
薑文後來自己說:“《鬼子來瞭》裡的這些人,翻譯官、鬼子兵、小隊長、馬大三、村長,他們都不是在他們原有的位置上,都在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位置,又必須對自己的命運做出決定。”
當薑文違規將《鬼子來瞭》送去國外電影節參賽時,他對自己和《鬼子來瞭》的命運做出瞭決定。盡管這部中國電影史上的傑作獲得瞭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、夏威夷電影節Netpac獎、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國際榮譽,《鬼子來瞭》在中國大陸卻被禁止公映。
公開的報道中描述,當薑文決定去戛納參賽的時候,王中軍甚至不知道怎麼勸他:“這事到底誰說瞭算,這裡頭我搞不清楚。”弟弟王中磊甚至覺得“當時薑文都不知道我們有投資在裡邊”。
《鬼子來瞭》因此未能在國內公映。但王中軍也並沒有損失,因為他開始簽的就是保本合同。《鬼子來瞭》的價值正如王中磊所寫:“我們觀察到這個行業存在著許多違背商業原則的現象,我們斷定這就是阻礙這個行業商業化進程的最大障礙。”
與《鬼子來瞭》同步,“華誼兄弟”還參與投拍瞭陳凱歌的《荊軻刺秦王》、馮小剛的《沒完沒瞭》。“全是大導演啊,在我們這些圈外人看起來那都是個個頭上頂著光環的啊!”王中軍後來說。
《人物》雜志說,當王中軍將1100萬元投入馮小剛的《沒完沒瞭》時,他從“參股”變為“大股東”,從創意到發行,將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。在外界看來,這似乎又是王中軍的一場豪賭,或者說,是王中軍幸運地得到瞭馮小剛。這一次他們不是收獲瞭一個合作的年輕導演,而是收獲瞭一個兄弟。
據《中國企業傢》雜志描述,王中軍和馮小剛第一次見面是在馮小剛的工作室裡。當時馮小剛找瞭幾個朋友來開會,商量到底拍哪部電影,幾個人圍著桌子開始翻撲克牌算命。這時候董平和王中軍進來瞭。董平穿著寬大的運動服,風風火火,開口就說,不管你馮小剛上哪一個我都投,我就認準你瞭。王中軍是董平介紹來的,瘦瘦小小,禮貌周到,說,還是要看瞭劇本再決定投不投,另外,預算也要重新做。
在另外的軼文中,馮小剛已經記不清和王中軍、王中磊第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瞭。“和中軍、中磊第一次見面是在《不見不散》的首映儀式上。”那是1998年冬。“我還記得他們給我最初的印象就是熱情,但對電影比較陌生,也沒有電影圈裡的那股江湖氣。”王中磊卻記憶猶新,“我們拍攝的第一部電視劇是英達的《心理診所》。吃開機飯,英達帶瞭他的好朋友,馮小剛和徐帆就來瞭,那是第一次見面。”
無論他們怎麼進行瞭初次見面,他們都找到瞭彼此。2014年6月,在華誼兄弟20周年的慶典現場,在一張著名的照片中,王中軍坐在舞臺下方第一排的正中央,左右兩邊分別是王中磊和馮小剛。
馮小剛對於王中軍和王中磊來說,是真正的兄弟。
從1998年開始,馮小剛執導的所有影片都出自華誼兄弟,其中包括:《沒完沒瞭》、《一聲嘆息》、《大腕》、《手機》、《天下無賊》、《夜宴》、《集結號》、《非誠勿擾》系列、《唐山大地震》、《一九四二》、《私人訂制》,以及他主演的《老炮兒》。
《老炮兒》是管虎導演的作品。《一九四二》上映後,與稍後的《泰囧》相比,口碑雖好,但因題材沉重,票房可謂慘淡。再加上執導瞭春晚,馮小剛覺得累瞭。王中軍音響改電容心疼他,就讓他歇一歇。管虎那時正籌備《老炮兒》,想邀請馮小剛出演。“有一次喝多瞭,小剛就把這事應下來瞭。”
馮小剛就這麼成瞭“六爺”,成瞭金馬影帝。
在華誼兄弟電影公司,馮小剛和管虎擁有一條“綠色通道”,他們的所有計劃可以不經程序,直通到王中磊手中。王中軍和王中磊都知道,馮小剛是“華誼兄弟”的鎮山之寶。
王中磊說:“小剛嚴格說,是華誼電影版塊創始人之一,我們成就瞭小剛,小剛也成就瞭華誼的電影。”
2014年6月,在“華誼兄弟”20周年慶典現場,馮小剛說:“我很慶幸一直在華誼。我曾經離開一年,當時要和張國立合夥開公司,事實證明,我還是拍電影搞藝術吧。”
王中軍說:“說到挫折,就是馮小剛第一個合約到期,離開華誼兄弟一年。因為我是依賴馮小剛的。”
馮小剛第一個合約期滿後想創業當老板。他離開“華誼兄弟”後與張國立、劉震雲一起開瞭傢公司,和張國立互稱“執董”。當瞭一年老板後,他發現自己“適合做創作,不適合做經營”,當老板不如當藝術傢自在。
於是王中軍、王中磊和馮小剛又一起喝酒,並且簽署瞭馮小剛的第二份合同,400萬元現金和3%的華誼兄弟股權。2009年10月,“華誼兄弟”創業板上市,作為“小非”的馮小剛成瞭億萬富豪。他後來股票套現瞭兩億多,成為中國導演第一個賺到2億元的人。
王中軍和王中磊對馮小剛太偏愛瞭。馮小剛曾回憶說,當年大投資而題材又不討好的《集結號》曾被預言“會死得很慘,因為觀眾要看明星,這片沒有,戰爭片女性又不愛看”。王中軍最後就說賠錢也要幹,最後《集結號》沒有賠錢反而賺瞭大錢。拍《1942》的時候,王中磊則在酒桌上說“拍《1942》上不封頂”。
我委婉暗示兄弟倆,馮小剛已經“老瞭”,他的作品不適合“互聯網原住民”一代。王中磊為馮小剛辯解說:“我跟他們合作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年輕導演,他們代表最先進的一些導演的理念。”
典型的“弟弟風格”,溫婉地解釋。
王中軍則直截瞭當地反駁:“這都是假設,不是年齡大的人就拍不瞭互聯網,不是年輕的小孩兒就非得拍互聯網,這都是假設。剛出來的學生二十多歲拍得過馮小剛嗎?90後多麼現代,你讓他拍一個現代的看一看,我覺得未必。這個東西都是假設,導演80歲瞭隻要身體好就能拍,你看斯皮爾伯格多大瞭,《間諜之橋》多牛啊。總會有一代代的人出來,但不是這代人必須把上一代否掉瞭,到今天我還認為張藝謀是很好的導演。小剛導演到華誼也拍瞭十三四部電影,我們沒有敗過,隻有一部不賺錢,《一九四二》,剩下的電影全都賺錢。到今天為止馮小剛照樣是華誼最賺錢的導演之一。”
“管虎導演剛在華誼拍一部戲,《老炮兒》,幾千萬拍攝,九個多億票房,這麼有影響力,這麼轟動,我覺得這是運氣。管虎到華誼第一炮就這麼響亮,為華誼又建立起瞭一條產品線,這個很好。徐克比馮小剛年齡還大,徐克拍的戲過時嗎?讓年輕的30歲導演、90後概念的來拍一部《狄仁傑》,技術上都做不到,別說想法瞭。像徐克導演那種想象力是上帝給的,不是誰都能學到的,藝術傢有天分的問題。我們也有很年輕的導演,但是我覺得跟馮小剛、徐克還是有很大的距離。今年我們公司不管是田雨生導演、管虎導演,我覺得他們和馮小剛之間還有距離,還有一個成熟的過程。馮小剛成功瞭十幾部電影,管虎嚴格來說商業成功隻有兩部,再拍三部牛的電影,我才覺得他是能立住的,他有駕馭的能力。你要給他時間。能不能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導演,要靠作品說話的。”
馮小剛給“華誼兄弟”帶來瞭新的可能性,也為“華誼兄弟”贏得瞭在影視產業的尊重。
王中軍說:“華誼做電影也是順其自然,賺到錢瞭遇到電影圈的人拍瞭電影,之後學瞭怎麼樣拍電影。電影圈當時非常不職業化,在華誼進入電影圈之前中國沒有標準化的電影公司。華誼是民營公司在做電影,非常有符號意義——有瞭標準化的方式,有瞭非常職業的制片人去運營一個產品,有瞭與導演之間的合約關系等等。這些東西現在叫創新,我們就是模式。”
在“華誼兄弟”之前,民間資本進入電影,都是“作坊式”的,幾個人搭個草臺班子,四面八方籌來一筆資金,產權不清晰,責任不清晰,利益同樣也不清晰。
“華誼兄弟”改變瞭中國電影產業。兄弟倆開始建立起瞭每年都拍電影的模式,建立瞭最早的電影導演工作室,最早開始做經紀業務、簽藝人,最早開始完善資本結構,開始引進外面的投資人。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